華南理工大學從1993年開融資辦MBA,是華南地區最早開辦MBA項目的院校,也是我國首批獲准招收EMBA的大學。去年工商管理學院“三十而立”,如今MBA教育又邁入其發展的第20個年頭。20年來,我國國民經濟、社會民生建設突飛猛進,一批又一批從工商管理學院走出的商界嬌子,深深地影響著這個時代,改變著這個時代。
  “嚴格來說,我國把工商管理教育作為一個專業、一個學科、一個教育系統只有20年時間,經歷了全盤引進、本地化啟蒙、本地化實踐再支票貼現到獨立發聲幾個階段。”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資深教授陳春花這樣回望這段歷史,如同在很多領域一樣,這個學科在中國也是短時間內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史。
  陳教授本人的治學研究過程與之相生相伴。2002年,她創立了自己的理論模型,為驗證其適票貼用性,她將之用於之前從未涉足過的農業經濟領域。2003年—2004年一年多時間里,她以學者身份出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,將一個之前未能進入行業排名序列的涉農企業年產值,由28億元提升至74億元。之後她悄然身退,從“半個老師”恢覆成“一個老師”。
  此後10年時間,她又以平均每年一本管理學著作的速度,緊扣時代脈搏,撫慰中國企業在快速發展中的焦灼。“管理學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,一定要深入企業的經營過程,才能加深對管理的理解。國外管理學知識所面對的群體、社會制度與中國企業所面對的不盡相同,它們的理論往往不能完全解決中國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。所以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,一方面要掌握整個管理學的理論,另一方面要瞭解中國企業的實踐。”陳春花這搜尋行銷樣告訴筆者。她說,我走的是一條與很多老師不太一樣的路:一方面繼續從事學校的教學研究,另一方面深入企業。尋找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,思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,以及如何差距解決的問題。
  本著這樣的認知,陳春花致力於用管理理論去回答中國企業的問題。2004年,其大作《領先之道》一齣,廣大企業的管理層幾乎人手一冊。大家發現:中國原來也可以創造自己的領先企業。2005年,《中國管理十大解析》出爐,它回答了中國企業到底在管理上存在什麼樣的問題。2006年,《中國營銷思考》則解決了中國企業在營銷上的一些問題。“通過這麼多年調研,我發現中國企業總是‘相殺’,當時國內家電業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,於是我在2007年專門代償就此問題寫了《超越競爭》一書。”到了2008年,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發展歷程之際,陳春花認為大家應該將目光放長遠,於是寫下《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——成長為價值型企業》,探討未來三十年中國企業發展之道,提出中國企業不能再用成本和規模競爭,必須用價值的驅動。這本書出版不久,遇到全球金融危機,很多企業都人心惶惶,她認為危機下最重要的是要恢復企業信心,所以2009年又寫就《冬天的作為》這本書,告訴企業在逆境中如何成長。
  “我與企業的溝通一直很密切,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經過20多年的發展,中國管理的啟蒙教育已經完成了,幾乎每一個經理人都知道很多管理理論,但理論太多反倒讓他們無法實踐,真正操作起來還是憑經驗。所以我覺得應該沉靜下來回歸本質,弄清楚管理的核心是什麼,基於這樣的考慮,我在2010年寫了《管理的常識》。”陳春花說,由於她本人比較關註企業組織文化研究,發現很多國內企業強調文化理念,但不明白文化的載體其實是員工和產品,而非理念,2011年她又為此寫了書叫《從理念到行為習慣》,探討企業文化管理的問題。“本質上來講,管理就是怎麼把一件事做對,經營就是怎麼選擇對的事情做。但隨著市場改變,企業在經營上原本的經驗都不太好用了,得找一個更加明確的標準來判斷什麼是對的。因此2013年我將經營和營銷方面的知識也做了一個梳理,總結出了《經營的本質》一書。這本書的核心就是講經營中四個基本元素:一是找到顧客價值。二是具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,而非最低成本。三是規模有效,不用一味求大。四是盈利要有人性關懷。圍繞這四個本質去做,企業犯的錯誤就會少一點。今後我依舊會針對企業每個階段遇到的難題,繼續往下寫。我認為只要中國管理的研究和教育立足於中國的企業實踐,願意同中國企業一同成長,那麼它對中國企業發展來講還是可以貢獻出不小價值的。”
  對話
  “一直沒有離開教師崗位”
  筆者:10年前,您出任六和集團總裁,與經營團隊一道將其年銷售額從28億提升到74億,之後卻出人意料地繼續回到學校當“教書匠”。去年5月份,您又再次進入企業,擔任新希望六和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一職,外界對此有很多解讀,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您做出這樣一系列的選擇?
  陳春花:2003年我去六和,是因為當時我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珠三角的家電業。在總結出企業領先模型之後,需要去企業做實證研究。考慮到之前的研究局限,我決定跨地區跨行業選擇一家山東的農業企業,這樣才能跳出到其他領域驗證我的理論模型是否可行。只花了不到兩年的時間,我與大家一起把六和帶到了行業領先的地位。但是我對自己職業身份的認定始終是一名教師,這既受我中學老師的影響,也是因為我是個使命感比較重的人,希望能夠傳播和啟蒙,不僅包括傳播知識、啟蒙知識,更包括對理念思考的傳播和對行業的啟蒙。
  我認為管理研究是要幫助公司成長,而且好的管理是無論管理者在不在都能運行得很好。所以我一年多後離任,六和公司至今發展依舊良好。去年以來,合併後的新希望六和公司遇到不小的瓶頸——負增長、人員流失、公司市值下跌。這時公司方面邀請我再度出任聯席董事長,負責戰略發展,以及重回持續成長之路。當然我依然選擇兼職,我的首要身份還是老師。
  “20年工商管理教育價值貢獻很大”
  筆者:雖然工商管理在中國發展歷史不久,但發展速度很快,尤其是MBA和EMBA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潮流,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?就您所任教的華南理工大學來說,未來管理教育會朝什麼方向發展?
  陳春花:中國引進工商管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現代管理者,所以這20年的工商管理教育其實更多的是對職業經理人的培養,包括對企業家管理知識的普及。我想這個部分工商管理教育成了它的效果,而且價值貢獻很大。
  MBA教育流行的一個好處就是它的普及程度和成長速度比較快,每個人都處於一個共同的認知下去判斷一些管理的問題,能使得交流變得更順暢。同時,在學習和學校兩個共同氛圍的影響下,能讓大家靜下心來思考。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通過課程的學習,使管理者能夠運用理論系統思考,而不再單純靠經驗,更加專業地看問題,綜合運用於實踐操作中。此外這股熱潮還有助於形成了全國學習的社會氛圍,大家周末都回到學校學習,既能夠對社會起到示範效應,又能夠激勵下一代。
  具體到華南理工大學來說,這20年MBA的教育,華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。首先體現在課程基於企業實踐。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比較多,而且研究和教學都非常貼近企業。其次是能夠基於技術。借助華南理工大學工科強項,在製造業和工業企業MBA教育上形成優勢。第三是基於華南區,對這個地區的企業產生廣泛影響。未來,除了繼續發揮這些優勢之外,我們會繼續強化對創業者的培養,對中小企業管理者的培養。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方式,不斷改進課程,以國際化視野,力爭在教育和教學上實現創新。
  ■鏈接
  陳春花簡歷:陳春花,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,先後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、經濟與貿易學院執行院長,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南京大學博士後。同時擔任南京大學外聘教授、廈門大學客座教授、北京大學客座研究員、新加坡國立大學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客座教授、澳洲國立大學國際管理碩士課程客座教授。
  專題撰文 向傑 實習生 陳瑜琦  (原標題:陳春花:化作春泥更護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kbqgv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